《诛仙Ⅰ》:说好的仙侠怎么成了土味武侠

作者: 日期:2019-09-16 12:08:02

长篇小说《诛仙》拥有庞大的小说粉,再加上当下最火的流量明星肖战、孟美岐,同名改编电影《诛仙Ⅰ》关注度迅速上升。

正因为这些关注度,电影首日票房就已破亿。虽说电影赢了票房可口碑却惨遭滑铁卢,不少原著粉气得捶胸顿足:“导演请你放过《诛仙》,不要再拍第二部了好吗?”

也有路人吐槽:“可能是因为导演年纪太大,在武侠世界里出不来了,做什么都是武侠那个味,对于仙侠各种不屑,所以整部电影散发着一股陈年的土味。”

当场外的尘嚣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时,这部作品肯定有问题了。前段时间《上海堡垒》遭遇滑铁卢是这个道理,现在正在上映的《诛仙Ⅰ》也是如此。

这两部电影落人口实的都是“流量”,但如果《诛仙Ⅰ》没有找肖战、孟美岐等流量艺人来挑大梁,或许只能沦为市场的大路货,最终票房可能更惨淡。正是因为有了“流量”加持,影片才陷入了很多与内容无关的非议声音里。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当下的市场境遇中,《诛仙Ⅰ》应该是对此深有体会,但对于如何打好“流量牌”,真需要三思而后行。

以小博大,口碑急速滑坡

不到1亿元的制作成本,2018年10月份才开始拍摄,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匆匆上映吸金。对于一部背景宏大,需要大量特效制作的仙侠题材电影来说,《诛仙Ⅰ》想靠着急速走红的演员肖战、孟美岐来“捞快钱”的小算盘,明眼人完全看穿了。

作为拥有一大批拥趸的网络仙侠IP,《诛仙Ⅰ》故事几乎照搬了原著,讲述了少年张小凡因草庙村惨案而拜入青云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法器烧火棍,从而卷入正邪两道之间隐秘斗争的故事。电影目前斩获的近3亿元票房,已经妥妥地让制作方赚到钱了,不过在各大平台上网友、书迷的吐槽之声,也几乎要扯下片方的遮羞布。

电影人程青松更是在微博毫不留情地表示,“正在上映的某电影,男女主角明明只有流量,非要通过营销号来吹捧演技,真是太可笑,只有金扫帚奖来扫他们了”。虽然粉丝一力维护,但电影口碑急速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比如在豆瓣网上,《诛仙I》的评分持续下滑,从6.7分起始,如今已经跌落到5.4分。

导演想拍的还是一部上世纪武侠片

曾经拍出过经典武侠电影《笑傲江湖》和《倩女幽魂》系列的导演程小东,这次在《诛仙Ⅰ》中依然发挥了自己的老本行,动作场景编排得很有特色,一些飞行和武打的特效也足具观赏性,至于演员肖战和孟美岐,则是尽其所有在诠释自己的角色,表演成绩无功无过,但这可能就是导演和演员最尴尬的处境,他们只是在表现一个大家熟悉的自己。

导演程小东武戏出彩,但在文戏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插科打诨逗观众的方式还停留在上世纪老港片年代的水准。演员方面,上半年凭借在《陈情令》中饰演魏无羡一角色,肖战成为时下的顶级流量明星之一,在《诛仙Ⅰ》中,肖战饰演的是贴着书迷期待眼光的张小凡,不过大银幕上那个满脸尘埃、一副老实淳朴模样的张小凡,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书迷的。

或许,《诛仙Ⅰ》其实只是一部很平庸的作品,小成本,快工期,只是因为撞大运赶上了“流量”加持,才得以在讨论火热的“流量电影”话题中占得一席之地。当狂热追星、粉丝站台、路人抵触、书迷愤慨等多种情绪掺杂在一起后,《诛仙Ⅰ》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平庸的《诛仙Ⅰ》依靠“流量”加持,获得了票房的成功,但却遭遇了口碑的泥淖。

思考

流量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目前关于《诛仙Ⅰ》的评价,其实早已不再停留于影片本身,粉丝与网友各自为政,变成了一场“流量”与“反流量”之争。电影之外的战场,丝毫不比电影里打得弱。

观众反感流量明星久矣,那么市场是应该随大流克制流量经济,还是投粉丝所好,力推流量电影呢?《上海堡垒》《诛仙Ⅰ》之类电影给出的答案或许不全面,但至少应该是个参考。从演员角度来看,大IP、名角色从来都不是影视新人的最好选择。流量明星选择大IP,如果没有足够的演技支撑,很容易直接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从制作公司的角度看,妄想靠流量明星捆绑大IP挣钱、挣名声,成功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小,挑剔的观众已经没有当年给什么就看什么的“单纯”了。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这是目前的市场环境里,《诛仙Ⅰ》等电影的切实感受。当这些案例被逐一摆在眼前时,市场也应该明白,并不是最火、最热的才是好的,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实习生易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