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雪:以情带声,传承家乡味道

作者: 日期:2019-08-28 10:59:06

一曲唱念做打,唱响经典故事。方寸舞台之间,演绎百态人生。作为山东的特色剧种,吕剧以婉转悠扬的唱腔、淳朴生动的语言深入人心。多年来,一批批吕剧演员在舞台上演绎经典唱段,传唱家乡声音。而今,年轻演员涌现出来,在创新中为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增添活力。

日前落幕的“泉荷奖”济南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演员艺术比赛中,济南市吕剧院青年演员何瑞雪凭借创新演绎的经典作品《刘胡兰》获得专业第一名。从事吕剧表演十多年,演绎的作品在变,塑造的人物在变,对人物感同身受的体验和以情带声的表达方式却是何瑞雪一直坚守的初心。记者 许倩

吕剧《半夜夫妻》剧照

年幼结缘家乡地方戏

十几年来,参演过众多大戏小戏,塑造过青衣、闺门旦、小花旦等不同的行当,何瑞雪依然把每一场戏当作第一场。对于戏曲演员而言,每一次排练、登台都有不同的体验,也会带来不同的灵感。登台无数,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何瑞雪对戏曲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何瑞雪出生于济南平阴,也许是受山东戏曲文化底蕴的熏陶,也许是骨子里所具备的天赋,在家人的鼓励下,何瑞雪误打误撞与吕剧结了缘,一唱就是十几年。“小的时候家里的磁带里经常会播放吕剧,尽管没有专门学校,但那些经典的唱腔经常在脑海中回荡。”

时间退回到2001年,年仅12岁的何瑞雪在家人的陪同下报考了济南艺术学校,尽管此前并没有艺术学习基础,但其先天优秀的嗓音条件还是得到了招考老师的认可。“老师听我唱歌,觉得我嗓子挺好,建议我考下午场的吕剧展演。”趁着中午的时间,何瑞雪准备了一段即兴的小段演唱。“然后就考上了。”回想起与吕剧结缘的过程,何瑞雪仍觉得不可思议。

唱念做打皆有章法,一颦一笑都是功力。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吕剧,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练功的日子,一遍一遍的重复,辛苦都留在每一滴汗水中。“一背心一背心的都是汗。”压腿、扳腰、一句一句跟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艺校的日子让何瑞雪真正了解了吕剧,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年的时候,济南市吕剧院要排一出戏,何瑞雪就此进入了专业院团,成为了一名吕剧演员。

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进入济南市吕剧院以后,何瑞雪才真正走上了舞台,在这里,她开了窍,也在一场场演出中完善自己,丰富创作。“在学校的时候基本见不到乐队,都是互相唱过门。来到济南市吕剧院以后,才发现原来吕剧大戏是这样的,看得很过瘾。”

戏曲有唱腔,良好的嗓音需要用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彼时嗓音好的何瑞雪并不会运用自己的嗓音,找不到正确的表现方式。2006年,在院长张玲的推荐下,何瑞雪跟着一位退休的声乐老师学习,和着钢琴的音一句一句地反复练。“那个时候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发现原来我的声音还可以这样。”继从零基础练功到登上舞台表演后,这一年,何瑞雪在吕剧表演中又迈上了一个台阶。

舞台摔打中创新经典

如果说学会运用自己的声音是何瑞雪表演生涯中的一次转折,那么第二次转折则发生在2014年泉荷奖的舞台上。在此之前,她认识了自己的老师,林派艺术家王淑芝,在她的指导下,何瑞雪找到自己的声音跨越展现出戏曲的韵味。

和唱歌不同,戏曲有自身的唱腔,也因此增添了韵味。“嗓子很好,形象很好,但是没韵味”,这是此前何瑞雪在表演中的迷茫之处。老师王淑芝将林派的传统剧目《井台会》重新改编,并指导何瑞雪演绎。“那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反反复复地唱,整个人投入进去了,沉浸在人物的情绪之中。”

仅仅7分钟的唱段,何瑞雪反复排练了4个月。结果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段表演不仅在泉荷奖中获奖,也让何瑞雪醍醐灌顶。“2014年对我的吕剧生涯是一个新起点,从那之后就顺起头来了,再进行创作上手就很快。”

对于演员来说,没有相同的角色,每一次创作都是全新的,每一段经典剧目也在不断地演绎中焕发新的活力。对何瑞雪而言,产生创新的想法始于2015年的一次比赛。“2015年,我代表山东赛区参加了红梅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和秦腔、京剧、豫剧、梆子等剧种相比,吕剧的声调比较婉约,不那么高亢明亮。”

文化的碰撞让何瑞雪若有所思。“当时我就想,下一届参加比赛的时候要创新。不能只唱传统,也要突破自己。设想着能不能在文戏当中加上武戏的内容,达到边舞边唱的效果。”

这一想法在第二年落地。2016年泉荷奖上,何瑞雪表演了创新版本的《窦娥冤》,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越剧《窦娥冤》中的片段。“剧目采用了越剧的手法,水袖一半红一半白,从化妆造型到服饰都是对吕剧的改良和创新。”何瑞雪说。

用声音演绎人物悲欢

《姊妹易嫁》《半夜夫妻》《皇上英明》《借年》……多年来,何瑞雪塑造过众多人物,也在舞台的打磨中逐渐成熟。从创作前包含背景、形象到心态在内的人物分析,到将感同身受的情感用声音呈现,何瑞雪用“以情带声”概括自己的创作。

“其实在舞台上用戏曲表演,也是一个用声音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过程。”何瑞雪介绍,以情带声就是用情感去抒发你的声音。“不是唱美了就可以,声音唱出来要能够传达感情,而这种感情是要先有真情实感,才能用情通过声音唱出来的。戏曲演员的表演中,感情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次参赛的作品《刘胡兰》亦是如此。不同于以往,此次参赛何瑞雪选择了以唱功为主的剧目,在静下心来演唱的过程中讲述故事。在唱段和编曲定下之后,字斟句酌地练习是何瑞雪每天重复的日常。小到吐字,大到气息收放,台上几分钟的演唱是台下无数遍练习的成果。

家喻户晓的故事,经典的人物形象,创作起来更需要对情感的反复揣摩。“刘胡兰被敌人斩首时才15岁,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表演的时候需要找到小孩的那种劲儿。”何瑞雪坦言,“人物内心要有很多的故事情节去支撑,这需要我用情绪去填满。”

换上扮相,讲述的就是另一个人的故事;再次排练,呈现的又是另一种精彩。舞台不同,人物不同,以情带声却是始终如一的表达方式。演员的艺术生涯也是如此。从偶然与吕剧结缘至今,十几年过去了,何瑞雪更愿意用痴迷来形容自己与吕剧的缘分。“提到吕剧就会很开心,说到唱腔就会很兴奋。”

虽难以言喻,吕剧却早已成为何瑞雪生活中的一部分。文脉绵延、乡音悠长,扮上扮相,登上舞台,何瑞雪就是剧中人,也是那个传唱家乡戏曲的青年演员。